Search

幾年前到日本旅行,在書店看到村上春樹的短篇作品《沉默》(收入在《萊辛頓的幽靈》)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幾年前到日本旅行,在書店看到村上春樹的短篇作品《沉默》(收入在《萊辛頓的幽靈》)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、並註明是中學指定閱讀的作品:這本小書被放在收銀台前醒目的地方,那一整薄薄的本子像是希望每個排隊結帳的客人們,都能在等待的過程中,瞥見並且快速掉入正在經驗、或曾目睹旁觀殘酷的人際關係當中。這部作品描述一位中學生「我」在學校受到同學和體制的霸凌,如何在生活當中以特殊的方式(拳擊)尋求超越和救贖的經過,還有透過生命的傷來討論,只有靠理解所謂的「深度」,才是接近人生複雜難題的可能解答。

這部作品曾經幫助我重新走過大學時期一段充滿傷害的記憶,當時我甚至不知道,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就叫做「霸凌」,原來在我成長的那個世代,連一個適當準確的名詞來描述所受到的委屈對待都沒有。
——向鴻全《何處是兒時的家》 聯合文學出版

他們對於自己的行動造成什麼樣的結果,不負任何責任。我真正害怕的是這些傢伙。而我半夜裡夢見的也是這些傢伙的樣子。在夢裡只有沉默。在夢中出現的人們沒有所謂的臉。沉默像冷冷的水一樣逐漸滲透一切。而在沉默中一切都逐漸融化成泥濘。在那裡面我一面融化下去一面拚命喊叫,但沒有任何人肯聽我的呼喚。
——村上春樹《萊辛頓的幽靈》時報出版

因為向鴻全的散文〈如何打破沉默〉,我回頭重讀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〈沉默〉,雖然故事梗概幾乎已經忘光了,但那種委屈的感受卻依舊鮮明。對於鴻全所說,「原來在我成長的那個世代,連一個適當準確的名詞來描述所受到的委屈對待都沒有」,我深深同意。那是我們這樣的世代在長大成人之後,必須重新認識、指認的情緒,原來很多事情不只是「欺負」或「被欺負」而已,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身涉其中,如今只能提醒自己,未來,要成為打破沉默的那個人。

——霸凌就是被逼到牆角卻無法開口 |【閱讀夏LaLa】第34集
請點此收聽:https://reurl.cc/a9dAG7

■本集提及書單
→向鴻全《何處是兒時的家》聯合文學出版
→村上春樹《萊辛頓的幽靈》時報出版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